您好,請登錄幸福投資網
幸福投資網03月02日訊——周二(3月2日)亞市盤中,金融市場出現波動。現貨黃金短線突然“跳水”,金價在失守1720美元/盎司后急跌,并一度逼近1710美元/盎司。美元指數保持強勢,該指數目前站上91大關,美元走強利空金價走勢。分析師們稱,金價下周可能測試的下一個重要支撐位是1700美元/盎司,一旦失守該位,金價面臨進一步大跌的風險。
因美元走強和投資者風險偏好上升蓋過了美國國債收益率回落帶來的支撐,金價周一沖高回落,F貨黃金收報1724.89美元/盎司,下跌9.00美元或0.52%,金價盤中最高一度觸及1760.10美元/盎司。周二亞市盤中,現貨黃金短線再度急跌,最低觸及1710.31美元/盎司。
High Ridge Futures金屬交易主管David Meger表示:“經濟復蘇的前景,美元從近期低點反彈,股市表現良好,在這種環境下,對黃金的需求有所下降!
知名財經網站Economies.com撰文稱,金價周一面臨明顯的看空壓力,跌破1740.00美元/盎司,并收于這一水平下方,這令金價重回看空軌道。Economies.com稱,由于金價周一收盤跌破1740.00美元/盎司,這將推動金價跌至下一看空目標1700.00美元/盎司。
雖然黃金被認為是一種對沖通脹的工具,但近期債券收益率的上升威脅到了這一地位,因為這意味著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更高。
因投資者押注美國經濟增長和通脹加速,美元指數周一升至三周高位。周一,ICE美元指數上升0.2%,收報91.01,周二亞市盤中美元指數最高觸及91.17附近。美元走強不利于美元計價的黃金。
紐約BK資產管理外匯策略部門董事總經理Boris Schlossberg表示,美元正因“收益率差異和成長預期差異”而受益。
美元在過去幾個交易日中上漲,美國政府債券收益率也上漲,因為市場預期,隨著政府準備新的財政刺激措施,以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越來越普遍,經濟增長和通脹將會上升。
當地時間上周六,美國眾議院批準了拜登總統1.9萬億美元的冠狀病毒救助法案,并將其提交參議院審議。
基準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周一報1.432%,低于周四觸及的一年高點1.614%。BullionVault研究主管Adrian Ash指出,盡管債市拋售暫緩也沒有改變金價下跌的頹勢,市場普遍認為,新冠疫情后的復蘇已開始,甚至早在新一輪刺激措施前就已開始,考慮到這些因素,金價逆轉了去年的強勁漲勢。
Wolfpack Capital首席投資官Jeff Wright表示,美股周一的強勁走勢,可能助長了黃金跌勢。
金價是否會跌破1700美元大關?
受美元及美債收益率走高影響,近期金價遭受打擊。上周,現貨黃金收跌50.21美元或2.81%。2月份,金價下跌113.61美元或6.15%。
SIA Wealth Management首席市場策略師Colin Cieszynski表示:“黃金的主要敵人美元似乎在反彈,投資者注意到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
OANDA分析師Craig Erlam在一份報告中稱:“黃金再次陷入困境,近期前景不佳。不斷上升的收益率和如今美元的飆升正給黃金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除非債券市場出現逆轉,否則很難想象黃金的命運會好轉!
High Ridge Futures金屬交易主管David Meger說道:“我們看到債券收益率在過去幾周走高,這再次令黃金市場失去了一些動力!
Blue Line Futures首席市場策略師Phillip Streble表示:“不斷上升的債券收益率繼續對黃金市場構成壓力。即便有更多刺激措施的傳言,金價仍未找到任何可持續反彈之路!
LaSalle Futures Group高級市場策略師Charlie Nedoss表示,金價突破近期低點和周均線,本周金價或將測試1700美元/盎司。
道明證券全球策略主管Bart Melek表示,本周金價很有可能跌至1660美元/盎司。
Melek指出,市場更加樂觀,刺激計劃取得進展,且疫苗部署比預期更快,F在人們越來越擔心的是,刺激資金會加速通脹,并使收益率曲線變得陡峭。
根據Kitco上周五公布的黃金調查,金價跌勢可能不會結束,因華爾街預計本周金價將進一步走低。共有13位市場專業人士參加了調查,其中8位分析師(占61.5%)表示,他們本周看跌黃金。
分析師們告訴Kitco News,本周黃金的走勢將與美國國債收益率和美元密切相關。分析師們表示,如果金價本周未能持穩1700美元/盎司,拋盤可能不會結束。
金融服務公司Axi首席全球市場策略師Stephen Innes表示,從技術面來看,1700美元/盎司心理關口非常重要,而1760-1765美元/盎司區間是金價進一步上漲的重要障礙。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及數據僅作參考,請以市場實際情況為準,市場行情瞬息萬變,投資需謹慎。
幸福投資網聲明:本網轉載上述內容,不表明證實其描述,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獨家評論精選